通往中国的门户:俄远东重要城市赤塔

2012年6月6日
【 字号:
同新西伯利亚市一样,赤塔市也仿佛是在1900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开通之后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西伯利亚城市。然而事实上,赤塔市建成于两个多世纪以前。它位于赤塔河和音果达河交汇之处。当代赤塔市的所处位置曾引起西伯利亚探险者彼得•贝克托夫(Peter Beketov)的兴趣,他曾与1653年到访这里,并在音果达河岸边建起过冬营地。
摄影:Lori/Legion Media
摄影:Lori/Legion Media
http://tsrus.cn/449041

扫一扫

赤塔最早的居住区形成于17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尽管17世纪90年代时曾有一些哥萨克人、猎人和渔民重新开始在这里定居,但依然没有推动该地区的发展。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在伊尔库茨克和贝加尔湖之间幅员辽阔的土地中,赤塔仍只是居于次要地位的行政和运输中心。

天使长米迦勒木教堂
图中:天使长米迦勒木教堂
摄影:Lori/Legion Media 

从18世纪开始,赤塔地区出现了地标性建筑——天使长米迦勒木教堂(the log Church of Archangel Michael),该教堂始建于1705年,即赤塔升级为“堡垒”(ostrog)后不久。之后,教堂曾经历一次火灾,并于18世纪70年代两次重建。来自俄罗斯遥远欧洲部分北部地区索里维切戈茨斯克(Solvychegodsk)的商人叶甫盖尼·格尔金(Yevgeny Gurkin)曾出资修建教堂。天使长米迦勒木教堂是典型的东正教传统木制建筑,教堂西面建有八角钟楼,中央结构低圆顶,且呈八角形鼓状。

这座教堂被保存的很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十二月党人教堂的身份。十二月党人是1825年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尼古拉一世专制制度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起义发生在俄历12月,领导这次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共有84名革命者被流放到赤塔。在苏联时期,这座教堂曾被改建为纪念十二月党人博物馆,直至今日。事实上,赤塔是19世纪西伯利亚流放文化的标志,特别是在1851年赤塔成为贝加尔地区行政中心之后,它也成为贝加尔湖哥萨克部队总部所在地。在美国作家、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1904-2005)的著作《西伯利亚和流放制度》(《Siberia and the Exile System》)中,作者详尽地描述了1885年秋天与赤塔政治流亡者的几次会面。2005年,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 )被送往此次服刑也再次证明了赤塔的流放地身份。霍多尔科夫斯基是蒙受屈辱的俄罗斯亿万富翁和反对派代表,曾为尤科斯(YUKOS)石油公司前总裁。他在普京任内,因窃取国家财产、欺诈、恶意违背法院裁决及偷逃税款等四项罪名获刑8年。

尽管赤塔城早已建成,但1900年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之后这里才开始大兴土木,而1903年中东铁路竣工之后,市内建筑物又继续大量增加。这条铁路是1896年签署《俄中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俄中密约》)的一部分,大大缩短了从俄罗斯西部地区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地区的路程。作为距离中东铁路和尚未完工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交汇处最近的城市,赤塔注定将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挥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期的赤塔街道
图中:20世纪初期的赤塔街道。摄影:阿列克谢·库兹涅措夫

据记载,1900年赤塔城总人口为12000人,而在1914年,根据《旅行指南》(《Baedeker》-德国人 Karl Baedeker 于19世纪出版的旅行指南)的记载,城市人口以达到73000人,铁路通车促进了人口的高速增长,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20世纪俄罗斯的社会动荡。

经过日俄战争失败和1905年圣彼得堡屠杀示威者的一系列事件之后,与俄罗斯很多地区一样,赤塔也爆发了大规模罢工和武装起义。起义军在赤塔成立了寿命短暂的“赤塔共和国”。该共和国仅存在于1905年12月到1906年1月22日期间,之后很快被军队镇压下去。

与其他西伯利亚中心城市一样,赤塔城也迅速从1905-1906年革命风暴中恢复过来,在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当地陆续建起了公寓楼、宾馆、写字楼和百货公司等。20世纪初期,这座城市黑色泥土的街道两旁出现了一批具有新装饰风格的建筑。建成于1899年至1903年的火车站大楼因其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建筑风格而被部分保留下来,市中心的一部分建筑也保有这类风格,而其他更多的建筑则具有明显的如圣彼得堡等俄罗斯大城市的建筑风格。始建于那一时期一些风格各异的私人住宅也被保留下来。


布里亚特喇嘛寺
图中:现代赤塔的布里亚特喇嘛寺。摄影:Lori/Legion Media


与西伯利亚主干线更古老的城市相比,赤塔城几乎没有重要的教堂建筑。1899年,为纪念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石制大教堂开工建设,这一风格沉重的新拜占庭式建筑于1909年完工,但由于苏联政府对东正教堂的破坏,该教堂也于1936年被拆毁。从1944年开始,东正教信徒只得前往1898年为天主教建造的木制教堂中做礼拜。2001年,赤塔城开始建造新喀山圣母大教堂。除此之外,城中还有曾繁荣发展的穆斯林和犹太人社区,20世纪初期那里都曾建起大型礼拜场所。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图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摄影:russian-church.ru

1917年年底,苏维埃政权宣告成立使赤塔当地政权感到严重危机。1918年8月,魁首格里戈里·谢苗诺夫(Grigory Semenov)的哥萨克军队占领了赤塔城,并得到了当地一部分人的认可和拥护,此外,亲日反苏的谢苗诺夫还从日本军事派遣队处获得支持。1920年期间,苏维埃军队将其势力赶出了赤塔地区,结束其在当地的残暴统治。之后,该地区成立了新的远东共和国,1920年4月形成了现在的乌兰乌德,同年11月起该共和国首都定为赤塔。由于远东共和国的亲苏联性质,该地区成为苏联和日本在远东军事行动的缓冲区。日军撤出后,远东共和国于1922年并入新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时期,赤塔市恢复了其作为州政府所在地的地位。赤塔在全国铁路系统中的位置,以及与中国东北地区相邻,赋予了这座城市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上世纪30年代后期,赤塔市建成了包括俄罗斯地区军官大厦(1939-1940)在内的一批具有斯大林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标志着其作为军事重镇的重要性。


俄罗斯地区军官大厦
图中:俄罗斯地区军官大厦。摄影:Lori/Legion Media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赤塔的建筑特色乏善可陈。作为面积广阔的跨贝加尔湖行政中心,赤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那里自然资源丰富(蕴藏有金矿和铀矿),地理位置比邻中国。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将有助于保护当地因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兴建具有百年历史的风格多样化的建筑遗产。


现代赤塔
图中:现代赤塔。摄影:Lori/Legion Media

作者:威廉·布伦菲尔德(William Brumfield)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